Follow the Money (1 of 3):

過客 | Birds of Passage

Nos. 9-11 Queen's Road Central, 1855-1878

------------------------
Far "too glorious",' Swire later conclude, and too convenient for long lunches 'to the detriment of office work, and the destruction of livers', but they were central, and prominent:  Butterfield & Swire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and at the heart of its business. (Robert Bickers 2020)
------------------------

香港於世上,非常奇特地方。一處亟細小、擠迫嘅地方,開埠以降經已如是。佢俾來自世界各地,游走東亞嘅人,一個小小落腳點。市內高度集中,過去百多年來,所有最搵錢商貿生意活動,都係環繞住中環核心及周邊。無論交易、住處,以至貿易相關支援,例如物流存取、法律諮詢、法庭仲裁、政府文件往來、工程、醫療休養、專業顧問、衣食住行、娛樂休閒,落街行過隔離,距離一步之遙嘅 walking distance 。財、人力、生產資本,擠壓集中於一點地方。

百多年來,諸色人等,大家就圍繞着中環果幾條街,走走趯趯。呢個係關乎兩幅相連地段嘅故事,當中有過不同人物,以業主、租戶、職員等角色,喺呢個場景中生活過,輪著搬出搬入。都係呢兩間屋以至香港,曾經出現過,但又被遺忘嘅過客。


🔹🔹🔹🔹🔹🔹🔹🔹🔹🔹🔹🔹🔹🔹

1️⃣ [👤 Antrobus 的選擇 1855-60]

Lindsay & Co

十三行時代公司「連治加」 (Lindsay & Co;上海:廣隆洋行 ),早於開埠期間,1843年6月26日,經由合夥人 Crawford Kerr ,買入海旁地段 2號(ML2),開設香港辦事處,經營銀行、航運等多元業務,亦即左邊 1870年代照片中,湖水藍色大樓以及 L形單層倉庫。 1840年代,ML2 喺大馬路排頭位,係進入中區(Victoria Proper)入口。48年4月4日,物業再由公司創辦人、大孖沙 Hugh Hamilton Lindsay (1800-81)  承接(UB394)。52年5月20日,Lindsay 姪仔,廿一歲 Robert Crawfurd Antrobus (21/3/1830 London - 12/2/1911, age 80) 來港,加入為合夥人。56年12月10日,Lindsay 退出遠東業務,公司正式進入 #Antrobus 主政年代。同年加入資深助理 G.A. Wiener,成為另一香港合夥人(或不遲於 57年2月28日),而買辦 (compradore)則有 #吳德衡。

1855年,港督寶靈推動城市新規劃(Bowring Praya scheme)。投資海傍地段,值租有碼頭接口,只要睇返地形,就明白寶靈新規劃,如何傷害到「連治加行」在港資產利益。而 Antrobus 首個回應,就係 11月16日拍賣會內,買入旁邊一幅新推官地,即地政編號 ML101(黃色九),即今日「皇九加部份 Gallery 商場。該地皮呈梯形,週邊 80x116x225x135呎,地盤面積 14400 平方呎。無法得知 Antrobus 所盤算,但由結果睇嚟,無論同政府談判 ML2 權益嘅結果如何,行呢一步,至少可以確保返公司有一個出海口。

ML101 跟 ML2「連治加」寫字樓,只不過隔住一條雪廠街。但睇過照片或地圖,大家又會問:咁點解唔買埋街角地皮呢(粉紅色)? 原來「量地官衙門」( Land Office),根本冇將該幅內陸官地,納入當日賣地表內,三角位當時係「船政廳三板廠」( 舢舨 sampan ; boathouse),一座非常簡陋嘅地面倉庫(見 2月8日貼文)。「三板廠」地皮,要到 56年7月21日才拍賣。

賣地三個月後,56年2月25日,港府正式公布寶靈海旁計劃,並成立三人咨詢委員會 (Bowring Praya Commission),聽取受影響業主意見,理順海旁計劃。就 ML2 對開新填地利益安排,即後來 1870年代照片所見海旁道陸、柒號建築物所在,Antrobus 開始跟港府談判,前後拉鋸至少有兩、三年。到 58年9月7日,量地官刊登告示,為填平 ML2號對出海面招標,嘗試連接返拖延已久嘅海傍道缺口。16日,港府批出新嘅 ML2 官契年期,延長到 999年。兩件事加埋,意味業主代表 Antrobus 與港府,就侵權、地權詮釋以及地契條款談判,終於有某些突破,好可能佔用官地爭議,已經達成和解。

正正就係呢年 1858年,攝影器材公司派 Pierre Joseph Rossier (16/7/1829 – 22/10/1886) 來港,之後拍低商業照片,當中見 ML101 所在,皇后大道中玖號大樓北面(圖右下局部。黃色建築)。由 55年買入,之後平整地盤,興建該大樓以及海傍道肆號倉庫(即雪廠街口),前舖後倉,兩組建築物大約1857年、或不遲於58年下半年建造完成,其內部佈局配置如下:-
The Dwelling House, contains 4 rooms and compradore's and shroffs' rooms on the ground floor, 4 rooms on the 1st floor; and 4 rooms, 2 bath rooms, and pantry on the 2nd floor, with convenlent out offices, consisting of kitchens, 3 stall stable, boys' rooms, and spacious godown opening on to the Praya

亦正係呢年 1858年, Albert Smith 來港,全城轟動。「連治加」有經營銀行匯款業務,Smith 先後於 9月24日、28日,到大道中拾叁號「連治加」提取匯款(ML2 藍色大樓)。Smith 日記中所提及 Coutts,即倫敦私人銀行 #顧資銀行,經營財富管理業務:-
Tuesday, 24th.  — I next went to Lindsey's for some money, meeting young Mr. Antrobus ...
Saturday, 28th. — ... Then to Lindsey's, the bankers, for some money, where an independent clerk — a Hong Kong swell, I suppose — kept me waiting longer than ever I was kept anywhere before, without having the common civility to ask me to sit down. He wanted a mild course of Coutts's. 

大概 59、60年, Antrobus 定居上海。60年聯同 「怡和洋行」James Whittall 、「寶順洋行」Henry Dent 聯手,購入「上海跑馬廳」(Shanghai Race Club)內40 畝土地,用作板球等活動場地。至於香港,同年 60年,助理 George Theophilus Linstead 成為合夥人,接掌香港業務,公司決定放棄雪厰街兩幢物業,搬到另一海旁地段。先係賣出 ML101 (大道中玖號。黃色大樓及倉庫),1861年1月1日以 $5,500 蝕讓,較 5年前買入價跌 5.2%。6月12日,再出售公司所在海旁地段 2、2A號 (大道中拾叁號。藍色大樓+L形倉庫)。


🔹🔹🔹🔹🔹🔹🔹🔹🔹🔹🔹🔹🔹🔹

2️⃣ [ 👤我要做老細 - Alexander Wilson 1857-64]

MacEwen & Co.

1856年7月21日,「船政廳三板廠」地皮拍賣,由 #都爹利 ( George Duddell 1821-1887) 購入,田土廳登記為內陸地段514號(粉紅),即今日部份 Gallery 商場。地皮呈三角形,週邊 100x66x135呎,地盤面積 6750 平方呎,位置就在都爹利夜冷舖 (拍賣行 auctioneer。都爹利街由來 ) 斜對面。留意查冊登記,官契起始於 1857年1月21日,未有當代文件核實,故暫時對此查冊記錄有所保留,待考。

57年4月10日,英商 Alexander Wilson 以 $4,430 買入該幅地皮 (UB1146)。Wilson 任職於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主管土多零售(storekeeper),該宗買賣,似乎屬 Wilson 私人投資。

58年4月19日,一年後,都爹利以原價回購地皮(UB1385)。半個月後,5月5日,都爹利得到 John Dent (1821ca–1892)、Charles Wilson Murray (10/9/1820 Edinburgh – 15/8/1873 Cumberland, Bibery & Co.)、Angus Fletcher (? – 3/12/1862 Hastings, Fletcher & Co) 三位承按物業(UB1426)。7月,都爹利因病返英療養,香港業務,就交由相信係渠世姪嘅  William Henry Duddell (簡稱 Henry Duddell。 ? - 17/12/1864 Hamburg) 代行。

正正就係呢年, 1858年下半年, Rossier 照片見一座棚架, IL514 仍然係建築地盤(粉紅色)。地皮係同一條街內(street block),最遲推出市場,所以大道中拾壹號大樓,亦係街內最遲落成入伙。新樓位於皇后大道與雪廠街交界,即皇后大道中拾壹號。大樓內部佈局配置則如下:-
The dwelling house, contains 2 rooms, 1 iron ilcored treasury, and 2 small rooms for compradore and shroff on the ground floor; 10 rooms on the 1st floor; 5 rooms and 5 bath rooms on the second floor, 1 underground godown and out offices. Water laid, on. 

為何 1858年,都爹利會以原價向 Wilson 回購?沒有頭緒,只知道,大概 58年3月至 59年1月之間,Alexander Wilson 離開渣甸。當時居於皇后大道,似乎一段短時間,閒置無業。到 59年1月,Wilson 經已加入「罵嬌云」( MacEwen & Co.) ,與 George A. F. Norris 拍檔。渣甸從事是中國貿易,而「罵嬌云」是本地零售,係Wilson 本業。

大道中拾壹號第一個業戶,如果由往後發展睇,相信係 Wilson 租用,成為「罵嬌云」 士多兼拍賣行 (store & auction house 夜冷舖 )。

1860年1月,Wilson 拍檔 George A. F. Norris ,取代都爹利成為港府委任主槌者(Government Auctioneer),主理官方拍賣事宜。當時港府職能架構,並無拍賣官,官方放售拍賣程序,外判予私人承辦。Norris 大概 61年初,已經獨立經營,「罵嬌云」剩低 Wilson 一手一腳打理。

同年60年,都爹利已經退休返英,但仍持有本港物業,生意就由 Henry 以 Henry Duddell & Co. 繼承。都爹利最後一次來港,相信係 61年9月,似乎係參加 9月14日 Henry 與其職員女兒 Ida Rohl 婚禮。28日公司火燭,Henry Duddell 在今日陸佑行後欄一個地下倉庫遭燒毀。

就在都爹利今次旅程,Wilson 得到前僱主渣甸大班波斯富 (Alexander Perceval , 1821-8/5/1866, relative of James Matheson's wife, taipan 1862) 承按物業(UB2324;1/11/1861),於是, 61年10月31日,向都爹利再次買入 IL514。可能係友情價,亦可能當刻樓市景氣(參考上文,同年 ML101 交易),都爹利係以 $30,000 蝕讓 (UB2287),而 Wilson 叫做有自置物業,去經營 「罵嬌云」。


🔹🔹🔹🔹🔹🔹🔹🔹🔹🔹🔹🔹🔹🔹

3️⃣ [👤 Robert Brand 1861-67]

Smith, Kennedy & Co.

英資「士乜 堅你地」( Smith, Kennedy & Co.;上海:公易洋行;1851c - 1867c ),大概於 1858年來港設行,寫字樓位於荷李活道。61年1月1日,由「連治加」手上買入 ML101,往後香港名錄所見,「士乜 堅你地」地埗改作大道中,應該就係指大道中玖號(黃色)。

「士乜 堅你地」係用聯名買地,包括 Robert Smith、 Thomas David Neave、 Henry Hyndman Kennedy、 Robert Brand、 Robert Richard Westall 五人。Neave、Kennedy 早在40年代,曾任職 Macvicar & Co 。Brand、 Westall 係剛剛 61年1月,才新加入為合夥人,取代 Rowland Hamilton 以及 Hubert Marshall Murray Gray。62年1月1日,Neave 短暫退出過,由隔離屋柒號(ML102),「遊盛行」前助理Randal Humpston Chambers (Albert Smith 遊記中朋友,見前貼文),頂上為合夥人。到 63年,合夥人變成 Robert Smith, Thomas David Neave, Robert Richard Westall, Robert Brand, 以及 R.H. Chambers.

1860年代初,香港商家透過公司化 (incorporate)以及發行股票等方式集資創業,成為一股潮流。畢竟城市公共建設,到私營船塢等事業,涉及龐大資本。1864年,一眾本地商人,又集資籌建一間以香港為基地嘅銀行,為 China Trade 嘅商人融資,即香港上海銀行公司(匯豐銀行)。7月公佈招股章程,籌建委員會名單之一,就有代表「士乜 堅你地」嘅 Robert Brand。

同年10月25日,Robert Brand 又以 $45,000,買入接鄰 IL514 (UB3261)。ML101、 IL514 業權統一,裏面有兩間屋連一個倉。64年該宗交易,令 Alexander Wilson 3年間,賺咗一筆樓價,獲利 50%。之後, 「罵嬌云」遷到海傍東。Wilson 不遲於65年1月退場,頂手 「罵嬌云」,係任職助理嘅 John Smith。


🔹🔹🔹🔹🔹🔹🔹🔹🔹🔹🔹🔹🔹🔹

4️⃣  [👤 James Greig & Walter Scott Riddell 1864-66]

Asiatic Banking Corporation

60年代初,本港商人興起集資籌建大型項目。其實呢一種做法,喺英屬東印度商埠,流行咗好一段時間,去到1860年代初,又有新一波潮流。

先由美國講起。1861年4月,美國爆發內戰,南部棉花生產以及出口運輸受挫。面臨供應短缺,蘭開夏(Lancashire)工廠四處尋找替代貨源,印度棉花需求急增,島城孟買,成為世界首要棉花交易市場。棉花貿易,引發孟買地產蓬勃發展,當中最矚目項目,有龐大嘅孟買後灣 (Backbay)填海工程計劃,當中急需大量資本投入。孟買金融經濟急速發展,按 64年12月 Bombay Gazetteer,登錄有 31間銀行、16間金融機構、8間地產發展商、16間印務、10間船務、20間燕梳公司、62間 股份公司(joint stock companies)。而 63年至1865年間,填海公司的實收資本,佔所有註冊公司實收資本的95%。

Asiatic Banking Corporation 只係其中一間新銀行,由孟買首富 Premchand Roychand 帶頭,一班孟買印度商人,聯同當地英商集資籌辦。由於銀行要取得《英廷敕書》(Royal Charter 皇家特許狀),64年將總部設於倫敦(no. 4, Lombard Street)。根據公司章程,銀行「授權資本」(Authorised capital)最大股本額為二百萬英磅,當時已認購「實收資本」(Subscribed Capital Paid-up)金額,已經達到 500,000英磅。倫敦董事局,由 5 名英國商人組成,都有東印度貿易背景。主席 Francis Boykett 所代表 Timothy Wiggin and Co,十三行時代於東印度,為渣甸服務嘅銀行。其餘4名董事,2人公司來自孟買,另外加爾各答以及清國各有一人。65年董事局曾擴大,加多兩位孟買英商,當中包括孟買前會計總長、孟買銀行總裁 S.D. Birch。至於孟買營運一方,有4位委員,當中包括一位巴斯商人 Cowasjee Jehanghier ,銀行第一任總司理 Harry John,渠之前係「有利銀行」孟買代理。

寫一幢樓嘅業戶,為何要為公司組成,大費周章?咁因為現今寫 Asiatic Bank 文章,忽略咗倫敦董事局中,有位具清國貿易經驗嘅商人 Charles Augustus Fearon(費倫)。要明白銀行董事會組成人脈,先至能夠解釋到,當 64年銀行於各地設立分行,何解會判「曷公司」為香港、上海代理。

Charles Augustus Fearon 父親 Christopher Augustus Fearon,早係十三行時代,就從事印清貿易。而渠胞兄 Samuel Turner Fearon,則從事傳譯(即關詩佩近著主角),當香港開埠,Samuel 加入港府主理華民事務。而 Charles Fearon 本人,跟隨父親經營澳門 Fearon & Son,喺中環鐵行旁有自己倉庫 。Charles 父親跟十三行美資諗熟,當生母伶仃島過身,父親再娶,之後 49、50年所生有兩子,分別以「其昌洋行」(Russell & Co) 嘅 James Sturgis 、 「曷公司」(Heard & Co;上海:瓊記)嘅 Augustine Heard 命名。1840年代中,父親返英,Charles 後來結束公司,加入上海「瓊記」(即香港「曷公司」)成為合夥人,直至大概 1855 年之後,返回英國,經營倫敦 Fearon & Co。 當五弟 Robert Inglis Fearon (17/3/1837 - 8/1/1897) 長大,就加入上海「瓊記」任職助理,並於 62年成為上海「瓊記」合夥人。

Asiatic Bank 透過「曷公司」,不遲過 64年 10月,已經落腳香港。因為香港代理,唐人稱之為「曷銀行」。銀行首位香港主要職員,係 Walter Scott Riddell(1834c-4/4/1877 Middesex)。Riddell 63年來港,任職「金寶銀行」助理(Oriental Bank; 大道中砵典乍街口),64年加入「曷銀行」為會計。1864年10月告白:-
The corporation will shortly be prepared to grant Drafts, and negotiate Bills of Exchange payable at the above place, issue Letters of Credit, and Conduct every description of Banking business connected with the East.

與此同時,64年10月25日,「士乜 堅你地」合夥人 Robert Brand, 買入大道中拾壹號(IL514)。大概65年,揾到新租客「曷銀行」。租約 66年1月1日起租,租金每年 $7,200,為期 5年(UB3813)。於是「曷銀行」,就由政府山邊「曷公司」 大樓(IL82。前法國外方傳道會),搬到斜對面 IL514,皇后大道中拾壹號。

平行時空,早前 7月,「匯豐銀行」才招股,籌備委員會中,有「曷公司」代表  Albert Farley Heard,以及「士乜 堅你地」代表 Robert Brand 。前者「曷銀行」代理人、後者「曷銀行」業主;「曷銀行」設於拾壹號,「匯豐銀行」則選址壹號,同一條街,一頭一尾。有份投資,兼且係籌備委員會一員,但找來另一孟買新銀行「曷銀行」,佢哋無當係一回事。

同年65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南方恢復棉花生產出口,英國工業對印度棉花需求,大幅萎縮。棉花市場冧價,利物浦棉花價格,立即由20便士跌到落10便士。因為出口棉花所觸發經濟泡沫終竟爆破,5月中,孟買城中印度富商陸續破產,包括首富 Premchand Roychand。隨孟買企業相繼倒閉,銀行虧損,情況並無改善,65年,Anthony Morrison 接任為第二任孟買總司理。

1866年,銀行正籌劃發行香港紙幣。這年,相信係 5月份, James Greig 抵港出任司理,之後 ,6月1日刊登告白,並列明地址大道中拾壹號。當時,銀行「實收資本」金額,已由 500,000 升至 750,000英磅,儲備金額 87,500英磅。不過, 66年銀行在孟買經營環境持續惡化,Greig 無幾耐就離任,由會計 Riddell 署任司理一職,年尾銀行最終倒閉。

「曷銀行」結束,兩位職員留低香港。會計 W. S. Riddell 行過隔離,到大道中壹號,任職匯豐銀行任職助理/文員。期間,Riddell 妻子於 68、69年,分別𧩙下 Eliza Mary 以及 Ellen。69、70年間,Riddell 署理銀行會計一職。到 71年移居.倫敦肯辛頓,報稱職業為 Eastern Banker。 Riddell 於 77年過身。

至於 James Greig,大概 1869年加入滙豐。71年1月2日,滙豐總司理 Victor Kresser 退休, 由 Greig 接掌,成為銀行第二任總司理,並於 72年加入定例局。Greig 於 76年離任,交 Thomas Jackson, 1st Baronet (昃臣; 1841 – 1915) 接掌銀行。


🔹🔹🔹🔹🔹🔹🔹🔹🔹🔹🔹🔹🔹🔹

5️⃣  [ After Storm 1867-70 ]


65年孟買泡沫爆破,打擊東印度資本。到1866年,英倫 Bank of Overend and Gurney 出事,事件橫掃本港數十間英資大小商行,包括 Dent、 Lindsay、Fletcher 等等,「士乜 堅你地」亦無例外,最終結業。1867年12月10日,見 Smith, Archer & Co 代理 IL514、ML101 物業放盤。Smith Archer 或者係代理人,亦可能是清盤人。放盤過程非常漫長,期間就出現幾個租戶名字。

👤 IL514:德資貿易行「希士公司」(Hesse & Co)。前身 Hesse, Ehlers & Co.,由 Theodor Hesse 以及 Paul Ehlers 合夥成立,1864年見於大道中伍拾肆號。大概 66年,由 A. Hesse (Anton Hook Hase?)、 Leonhard Staël 重組成 「希士」,地址維持於伍拾肆號。68年6月20日告白,見售賣 Printing Paper。到 1870年2月28日,Morgan 刊登告白,提及「希士」位於 IL514。再參考歷年年鑑,「希士」以大道中拾壹號為地址,亦即 IL514 所在,時間會係由 1869年開始(70年年鑑),直至1879年遷到畢打碼頭為止。自己對 71至78年之間仍留在拾壹號,心存疑惑,如何調和 71年起該物業新租務發展,細節就有待有心人考據。

👤 ML101 :德資貿易行「些剌時」(  Eduard Schellhass & Co. 上海: 元亨 est. 1860) 應該係 1868年起承租。東主 Eduard Schellhass,早年任職於德資 Carlowitz & Co ,60年成立公司,64年位於海傍道陸拾叁號。1865年,「些剌時」有份籌辦 「于仁船塢」 (Union Dock Company of Hongkong and Whampoa ),六名籌委會委員當中,有「些剌時」代表 Frederick T. Schellhass。67年11月27日晚,上環海旁火燭,「些剌時」遭焚燬,之後公司遷至大道中玖號(ML101)。1869及70年鑑指,Schellhass 地埗為 "No. 101, Queen's Road",實為Queen's Road ML101 之誤。1870年,Schellhass 遷往皇后大道中肆拾號。

👤 ML101 :唐人棉花商號「廣行」(Kwong Hong)。租用上址,大概會由 1867末起,直至 73年為止,退租相信係因為「廣行」結業。「廣行」可能只係租用倉庫,即照片見狹窄三角形磚屋,之不過,登記地址又並非寫海旁中伍號,而係大道中玖號。既然有「些剌時」,「廣行」是以甚麼形式租用?兩間可能同時分租大樓同倉庫,內部細節就有待再商榷。無論如何,唐人只在砵典乍街以西嘅講法,係近代都市傳說。

由 68年起經 Smith Archer 放售,延至 1870年4月5日,「太平洋行」 (Gilman & Co.。機利文。相信為清盤人) 委託 Charles Henry Morgan (auctioneer) 拍賣地皮,終於有堅道 John Ivor Murray M.D.(1824-24/7/1903) ,以 $28,600 投得 ML101 (UB5042),又以 $15,400買入 IL514  (UB5043)。醫生 Murray,在港府任職 #國家大醫師 (Colonial Surgeon),負責本港公共衛生事務。繼 Robert Brand 之後,Murray 繼續統一兩幅地嘅業權。


🔹🔹🔹🔹🔹🔹🔹🔹🔹🔹🔹🔹🔹🔹

6️⃣   [👤 Edward Mackintosh 1871 ]


1871年1月1日,倫敦嘅「太古洋行 」(Butterfield and Swire),替代 「些剌時」,承租 ML101 以及 IL514 相連地段,為期 7年,租銀每年 $8,582 (UB5152)。太古洋行作為著名「藍煙通船務」 (Holt / Ocean Steam Ship Company) 代理商,在遠東繼上海 (1/1/1867) 之後,亦落戶香港,而首個分行寫字樓,就在 皇后大道玖至拾壹號、海傍道伍號。「太古 」最初亦係以「曷公司」 為香港代理,而派到香港開荒嘅,是太古文員 Edward Mackintosh。而公司新址承租人,係由 John Samuel Swire (1825-1898)、William Hudson Swire (1830-1884)、 William Lang 三人聯名。

Robert Bickers 為太古洋行著書,引述 John Swire 71年書信,Swire 憶述到 Mackintosh 開荒,當中提及本港首個正式辦事處,是兩間屋連倉庫,這正正與 ML101 以及 IL514 上物業現場吻合。又提到由於中區海傍,實太方便,太古職員香港返工眞好,食晏時間冗長,耽誤工作與及健康:
He worked first in Hong Kong at a desk in Augustine Heard's office, then a lease was taken on two houses with godowns on Queen's Road, backing on to the Praya. 'Far "too glorious",' Swire later conclude, and too convenient for long lunches 'to the detriment of office work, and the destruction of livers', but they were central, and prominent:  Butterfield & Swire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and at the heart of its business.  Lang did head to Hong Kong to run the Butterfield & Swire China enterprise from the colony, but lasted six months in the stewing humidity of the south before returning to Shanghai, and sending down Scott in his stead. (Robert Bickers 2020)

另外要提,起租期為 1871年1月1日,但去到 5月16日,太古所代理燕梳、船務告白,仍然寫臨時辦事處,即位於今日「前法國外方傳道會」(IL82)嘅「曷公司」 收件。又因為見太古最早5月登告白, Bickers 誤以為太古 71年5月香港開業,是可以理解。

太古洋行香港開業,入手固然係 Robert Bickers,要了解更多,可嘗試翻查 1869年9月20日書信檔案,Box No. 1173 : Manuscript Letter to William Lang, Eastern Partner, B&S from John S Swire in Liverpool concerning the opening of the Hong Kong Office to handle Holt's agency and its position as Head Office in the East. (12pp)

1872年,業主 Murray 離港。4月30日,兩幅地段捆綁一齊,合共以 $70,000,售與代表東印度巴斯家族沙宣氏的 Solomon David Sassoon (UB5400),兩年間 Murray 地價賺 59%。1896年6月30日,亞美尼亞裔商人遮打 (Catchick Paul Chater) 旗下香港置地 (Hongkong Land Investment & Agency Co. Ltd.),以 $17,760 取得這地對出海傍填海的發展權。1899年7月1日,亞美尼亞裔商人遮打與 巴斯商人麼地 (Hormusjee Naorojee Mody) 聯手,再以 $181,800,由沙宣家手中收購兩幅地段 (UB25733) 。由1864年起,一代傳一代,兩幅土地業權並無分開過。


Crumbtracker, FB 4/10/2024


延伸閱讀:-

Alves : "Plan of Victoria Hongkong, from Green Island to North Point, together Sookunpoo, Pokefoolum, the Peninsular of Kowloon, Stone Cutter Island and the Harbour" (186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56505989817875&set=pb.100063754520143.-2207520000&type=3

[ 初代「獲利樓」]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76111144524027&set=pb.100063754520143.-2207520000&type=3


Regarding Fearons
https://www.facebook.com/crumbtracker/photos/pb.100063754520143.-2207520000/3087142774850381/?type=3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