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的兩代人 - 華僑工商學院 | Diaspora of Elites from Mainland China
歡送岑才生同學赴美深造 1951.12.14 | 王淑陶校長 · 私立華僑大學(est 1948 Canton)/ 華僑工商學院 (est 1938 Hongkong) (photo: Crumbtracker) |
華僑工商學院 | 歡送岑才生同學赴美深造 1951.12.14
趁假期收拾舊物,撿起華僑大學一九五二級鷹揚社畢業同學錄, 華僑雖非港府承認大學,大陸政權易手,不少精英去國避秦,有寄居香港。這批48-52年香港就讀華僑工商學院的年輕人,都是戰時新生一代,本可會在廣州以至大陸發展,時勢轉變,就逗留香港,眨眼就一世人,期間在這土壤,有份開創香港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神話。
好奇翻一番, 畢業生主編,是香港新聞報業界敬重的岑才生先生(1922-2016),先生剛4月辭世。 引蘋果日報13年左丁山跟岑先生的記述,翻看同學錄,彷彿昨日的事:
"... (才哥)英皇書院畢業生,與中大前校長馬臨同屆,適逢戰亂,畢業後便在父親岑維休創辦的「華僑日報」當記者,1948年戰後復原才進入華僑工商學院攻讀經濟學,1952年畢業,因1950年美國教育委員會出版的University of the World Outside USA一書介紹香港兩所大學,就是香港大學與「華僑工商學院」,於1952年才哥畢業後,便得到紐約大學承認其學位,取錄他為碩士生,他在一年後轉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取得學位後便回港進入華僑日報。才哥話當年若非得到華僑工商學院院長兼創辦人王淑陶先生的取錄,他很難有機會到美國深造。"
要為華僑工商學院沙田校址(圖左下)補一筆。黃棣才精美圖冊,詳述何家別墅「海天漁廬」(Windermere 即何東樓,今銀禧花園第六座)。按同學錄,稱之為「八角樓」,明顯是指別墅樓頂的八角型小亭。”一九四七年春,王院長自京返港 ... 市區校舍狹小,乃遷九龍風景區之沙田,以八角樓安定臺吳園等房舍廣場為校址“。租賃那兩年,應為1947至49。49年夏,學期剛終結,港府軍部徵用物業,所以學院於沙田迤西白田村重建院址。
_________
再上一代飄零旅居者,那份鬱結與憂思 | 王淑陶、唐君毅、錢穆
王淑陶先生 (1904-1991) 抗戰前創辦「華僑」,興學報國的心志,一生傾注家財。 "王先生於1936年在廣州籌辦高等學校時得父親王詵大力支持,賣香洲之產業得款二十萬元交與王院長作為「興學育才之基金」,經一番籌備工作,在1938年在香港註冊成立香港華僑學院於衞城道1號開學!可惜生不逢時,日本侵華佔港,再逢國共內戰,這所誕生於香港的院校,難遇數年安定環境,不斷遷址避亂 ..." (左丁山)。
唐君毅(1909-1978) 與 錢賓四(1895-1990),1949年違難到香港,認識張丕介(1904-1970),無幾耐創辦新亞書院前身亞洲文商夜學院。其背景,唐夫人謝廷光女士曾補白︰-
"王淑陶先生是當年廣州和香港華僑工商學院的院長。在一九四九年春邀請錢穆和唐君毅兩先生到廣州華僑工商學院講學,為期三月,後以時局關係,王先生把他二人留下了。他二人就以香港為基地,憑他們的理想及一腔熱血,聯絡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辦教育及文化事業,負起承先啟後的文化使命。方回常想,假使當時莫有王先生的關係,他二人是否有意出來,就是想出來,又是否有機會,很難說。那香港的教育和文化事業又是甚麼面貌,就不得而知了。"
禮失求諸野,1963年10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學成立,聯合、崇基、新亞書院為成員學院,都是南來播遷的學院。聯合五書院,其中一員,就是私立華僑大學 (華僑工商學院)。
附記: 十九周年紀念 (按:唐逝世) 王淑陶贈唐君毅
君毅我兄︰
昨夜月明不寐,思兄不已,得詩一首,奉呈
五百年間幾孟軻,閬中雲氣鬱嵯峨,
千尋字水長涵碧,萬仞巴山更疊坡,
豈有真才分蜀洛,應知至理協元和,
吉光卅載長相接,時念鵝湖一再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